【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崇高的情感境界 无私的奉献精神

日期:2007/4/23 0:00:00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崇高的情感境界 无私的奉献精神
                         
——记老共产党员汪丝益同志
 
     在我们广安门医院老龄人员队伍中有一位花白头发、身心俱健、精神抖擞的老年人,她就是今年已经94岁的离休干部汪丝益同志。远在六十八年前的1938年11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奴役和屠杀中国人民的时刻,25岁的汪丝益同志毅然来到巍峨的延安宝塔山下,投身于轰轰烈烈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1938年的夏天,当时国民党军医署指派汪丝益的丈夫、时任广东军医院的医生鲁之俊前往德国进修战伤外科。鲁之俊深恶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遂以要安置家属为名拖延时间,与汪丝益商量后带着一个刚过三岁,另一个还在襁褓中孩子,从广东韶关秘密出走,在日军疯狂进攻下历经艰难,找到我党驻桂林办事处,由李克农同志介绍前往延安。为此,国民党军医署以“临阵脱逃”罪名通缉鲁之俊。后经我党驻贵阳、重庆和西安办事处的慎密安排,1939年初,汪丝益随鲁之俊带着两个孩子辗转达到延安。初到延安,因两个幼子在旁,汪丝益无力参加工作。但延安军民如火如荼的抗日热情和来自各地的知识青年认真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深深感染着她,使她无法安心再当随军家属。她决心学一门专业技能,以便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些工作。1940年秋,汪丝益将长子送进延安保育院,在其28岁生下三个孩子后(女儿一直放在家乡由孩子的外婆抚养至全国解放)又重新走入课堂——成为延安中国医科大学26期的一名学生。在此后的五年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医大规定的全部课程。1946年6月汪丝益同志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誓为亿万华夏子孙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不惜流血流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民族先进分子中的一员。至抗战胜利前夕,汪丝益同志已经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名合格医生。抗战胜利后,汪丝益同志调至冀南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任医生。1947年夏季,她随刘邓大军度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中原解放区;她参加了淮海及渡江两大战役以及开国大典后我军进军大西南的重大政治、军事行动。曾先后担任中原军区卫生部教育科科长、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及我军接收国民党(南京及重庆)中央医院的副军代表。这期间,她为救治我军伤病员和人民群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4年11月汪丝益同志来到了北京,积极参加了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筹备处的工作,曾经担任针灸、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为祖国的中医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着。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日子里,汪丝益同志也和许多老同志一样,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她依然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不动摇,始终保持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1983年八月已经70岁的汪丝益同志正式离开工作岗位休息。虽然从她离休到现在有23个寒暑了,但是汪丝益同志仍然时刻挂念着中医科学院和广安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每逢中医局、科学院和广安门医院的领导看望她的时候,汪丝益同志总是要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希望现任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对广大中医界医务工作者的关怀,不断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使古老的五千年中华医疗珍宝不仅为中国人民解除疾病痛苦,同时也为世界人民的预防保健做出积极的贡献。近年来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各种疾病不断袭来,使汪丝益同志时常住进医院的综合病房,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她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许多疾病的困扰。尤其是在1999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不慎造成股骨颈骨折,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务人员的精心医治和护理下,汪丝益同志都顽强地重新站立了起来,经过痛苦的练习和恢复,现在她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大家都为她的坚强意志和精神所感动。
 
      人生自古谁无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人既然有朝气蓬勃的年轻时代,就必然会有逐步走向衰老的过程,死亡或迟或早总要不可避免地来临。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从母腹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一步步历史地走向自己的死亡,这是一条必然的趋势,不过许多人不愿意或不那么愿意承认现实。如何面对死亡,人们的观念有着千差万别,这里既有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也有人们自身的传统意识,在我们<  

上一篇:

关于采集《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信息的重要通知

下一篇:

创建循环经济型医院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